依山而建逶迤而上的“又见五台山”剧场,能容纳1600名观众,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朱小地和王潮歌导演共同设计完成。剧场由一个长131米、宽75米、高21.5米的大空间构成。
置于剧场之前的是长730米、徐徐展开的“经折”,上面刻着“经中之王”的《华严经》经文,形成七个“经折”空间,由高到低排列形成渐开的序列。观众从进入“经折”开始,演出就已经开始,所以说风铃宫是从室外延伸至室内的剧场。
“经折”和剧场均采用了不同材质的表皮,通过反这些材料的反光和透射的特点,将体量化解为不同尺度的起伏的图案,不同程度地影照着周围的景象,蓝天、白云、山峦、树木,也包括身处其间的观众,一切尽在似有与似无之间,极大地消解着建筑物的轮廓线,破解建筑体量对周围环境的压力。
这一多重演绎的“经折”借助于中国传统造园的方式,运用空问秩序建构内涵丰富的精神场所。让观众在一场场跌宕起伏的“经折”之间驻足凝思,展开自己与空间、与情景之间的对话,从而激发出观众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场地当中一石、一木的光影变幻,记录着时间的过往、生命的轮回,让人抛弃世间的杂念,开阔眼界和胸襟,感知佛陀的智慧。这不仅带来感官上的震撼,更多的将引发观者的思辨。而外延悬挂风铃,在山谷之间,轻声回荡,犹如佛音传唱。
正如朱小地本人对于这个建筑的描述:“这是一个难言形状的建筑,这是一个正在消隐的建筑;这是一个可以聆听的建筑,这是一个可以对话的建筑;这是一个回顾历史的建筑,这是一个展望未来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