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城伴乡·上海城乡互动发展促进中心于2015年1月30日在玫瑰里顺利揭牌。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背后所支撑其成立的力量是怎么样的?各种各样的疑问一夜之间成为了众多人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提及伴城伴乡,或许由于新诞生的身份,使之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提及朱胜萱这个名字,或许在景观设计、乡村建设领域里,是更为人所熟知的。作为伴城伴乡·上海城乡互动发展促进中心的发起人,朱胜萱先生之所以为之倾注诸多心血,不顾质疑与艰难,不是因为多少长篇大论的价值与意义,归根结底还是落在了“梦想”的由头上。
正如朱胜萱先生在伴城伴乡·上海城乡互动发展促进中心揭牌仪式上的发言一样,诗一般的短语,却道出了最本真的梦想——离不开城,也忘不了乡,那就找一个支点在“伴城伴乡”。
谈及中国的城乡问题,朱胜萱先生认为这是谈大而细微的,谈大需要一国之力谋求布局,细微需要社会化力量广泛参加。在城市中,大量从土地逃离的农民及家庭处于既留不下、又回不去的境地。与此同时,乡村被挤压,出现各种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城市和乡村的割裂以及对立的结果,这种对立在空间上表现为“城进农退”的传统城镇化,有意无意间城镇化从肉体到精神都要消灭乡村。所幸的是,在任何领域都存在一个趋势,那就是任何一个单一走向的运动都会催生一个相反方向的运动,事实上在任何领域中,都难以找到绝对的正道。正是相互牵制和制衡的运动产生出了平衡发展。在城镇化如同黑洞般将乡村的人力、物力席卷而尽时,我们对“城乡共生”的呼吁也同样应运而生。回到城乡之间,重新审视土地与人的关系,城市与乡村一进一退中,一切在崩塌,一切又在重建。这便是伴城伴乡的起源所在,也是朱胜萱先生坚持的最大动力。
基于这样的由头与起源,伴城伴乡·上海城乡互动发展促进中心注定是要做些什么的,不是架空的组织名号,也不是苍白的纸上谈兵,它作为一个公益性组织,只是以一个平台的身份,却需要多方的力量去充实、去实践。于是,公益机构来了、高校讲师来了、乡建爱好者来了……从学术理论、创意机构、产业力量,到媒体渠道、资本实力等各方力量的集结,我们看到了一种喜人的现象,原来有这么多人致力于此,原来有这么多人与我们志同道合。而作为中心发起人朱胜萱先生,其另一个身份便是东方园林·东联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与董事,这样身份的蜕变,在他看来,是顺理成章,而在外人看来或许还有别样的利益色彩。但是,朱胜萱先生却不以为意,他选择将东联设计集团作为一支企业资源与力量参与到“伴城伴乡”之中,与其他任何参与进来的企业无异。正是这样坦诚的姿态与诚恳的态度,让诸多“围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未来,伴城伴乡将围绕“城乡共生”这一目标,探索城乡互动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以纸质出版物和电子媒体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推广;进行城市农业实践,利用城市闲置空间进行农业种植,提高城市闲置空间利用率;打造乡村品牌文化,进行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实践等一系列城乡建设实践活动,从实事出发,为城乡互动与建设承担应有的职责与使命。伴城伴乡的揭牌不仅仅只是仪式,而是一个真正的开始,城乡建设新时代的征途,在这里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