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通常被当做代表人类心脏的象形图,也可作为爱情的简略表达,即♥=心=爱。它也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最普遍认可的符号之一,仅次于十字架和新月。虽然我们总能见到它,还会告诉孩子们它的意义,但是,它与负责人体中血液循环的脏器,以及爱慕之情的联系既没有很长的历史,也并非其原始本意。历史上,在不同的文化中,♥ 曾用来代表很多不同的事物:从生殖器到宇宙智慧;同时,心脏则长期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器官,其生物学功能直到1628 年才为人所知;至于“爱”这种感情,在被认为与肉体而不是思想或灵魂相关联时,其与眼睛、头或肝脏之间联系的紧密度不逊于心脏。♥、心和爱发生关系的经过是一个浪漫的故事,其过程颇为曲折,受到草药学、纹章学、阴茎、乳房和臀部崇拜、古代先哲、罗马天主教堂壁画、便士邮政的引入、扑克牌的风行、糖果店的盛行以及其它很多事物的影响。
♥ 在几何术语中被称为心形曲线,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它会出现在多种植物的叶子和花朵上,形成于天鹅碰喙、鸽子展翼之时,是草莓、樱桃和甜菜根的横截面,从人体骨骼的很多部分都能隐约联想到。在我们最古老祖先的山洞壁画中就能找到这种图形,但其对于古人们的意义还不得而知。古埃及人是最先提出心脏功能理论的文明:它是其主人的灵魂和智能所栖居之肉体部位。不同于其它体内器官,死后做成木乃伊时心脏不会被剖出,而是留在尸体中,这样Ma’at(真理、平衡与秩序)女神可以在人死后称量心脏,并与真理之羽比较,惩罚心脏超重者。在古埃及绘画艺术中,心脏通常被描绘为金龟子或蜣螂。
将 ♥ 引入西方符号体系要归功于希腊人,他们利用该图形描绘常春藤或葡萄叶,分别象征恒久和重生。另外,性爱则用厄洛斯神(Eros,通常被描绘为手持弓箭的裸体男孩儿)的形象代表。当厄洛斯想用其掌管的感情诅咒或祝福某人时,他会把箭头瞄准眼睛而不是胸口,那人就会感到相应的效果席卷全身。亚里士多德猜想心脏是理性所依,这种观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居于主导地位,直到罗马名医伽林认定心脏主导除爱之外的各种情感,而爱则居于肝脏中。
关于♥ 的意义、爱的意图以及心脏的功能的各种模煳理论因基督教的到来而被融会贯通。虽然基督徒继承了犹太人关于心的理论,认为心脏是所有情感的来源,其神圣教义中充斥着与开心、好心、忧心和铁石心肠相关的词汇,他们还是认定爱是一种抽象概念,和肉体或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没有关系。不过,他们的确使用♥ 作为代表藤蔓植物——象征重生的古典符号——的图标,另外,在受到迫害、信仰只能秘而不宣的时期,他们会在坟墓上使用该符号,象征重生的希望。
但是,在黑暗时代改变信仰而皈依基督教的欧洲异教徒们对心脏的作用(他们一般会把心脏和勇气联系起来)有不同的想法,对心形曲线的意义也有不同的理解。在欧洲大陆东部,心形曲线被用在骑兵护身符上,它描绘了四季中太阳穿过天堂的路线。另外,被认为象征永恒的凯尔特三角(triquerta)雕刻图案的形状也很像 ♥,维京人类似的valknut 图案则象征奥丁神诱发勇士战争狂热的力量。不过,当这些迥异的文化团结在十字架之下时,他们也发展出一套通用的世俗符号系统,情感与心形曲线间的首次连接就在中世纪建立起来了,同时诞生的还有宫廷式的、浪漫的和爱等概念。
耶稣圣心,无拘无束
宫廷爱情,就是女人上台、男人下跪,据说是十字军从伊斯兰世界(在其诗歌中有类似传统)带回来的。代表少女坚贞爱情的♥ 由古希腊常春藤叶衍变而来,被选为宫廷爱情的代表图案,以各种颜色——绿的、蓝的、红的和黑的——出现在骑士的盾牌和旗帜上。该图案所代表的古板爱情,在1184 年被诗人安德烈·卡普兰纳斯定义为“结合享受着无限欢愉的一对恋人之心的纯爱”。卡普兰纳斯的心脏是情之所依的见解被上流社会接受,很多欧洲皇室也将之付诸实践,要求把心脏埋在和尸体其他部分不同的地方。他们的身体葬在家族墓穴中,而心脏则被埋在有幸福回忆的地方。举例来说,英格兰狮心王理查的狮子器官葬在鲁昂,而身体其余部分则在昂儒他父亲的脚下安息。但是,教会被这种潮流激怒,于1311 年颁布了一项法令,声称灵魂不仅栖于心脏中,而是平均分布于全身。
实际上,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教会都想从俗世中争取来心形标志的所有权、对爱的定义和心脏的用途,其为主导权做的首次尝试就是发明一条教义——恭敬圣心,因为它彰显了耶稣基督的爱与苦难。女信徒可以更容易目睹神圣器官,她们被圣格特鲁德引领,她在十三世纪末经历了一次幻觉,期间她将头放在耶稣胸口并听到了他的心跳声。她询问同时出现在幻象中的圣约翰,当他在最后的晚餐拥抱耶稣时,他是否也曾体验到这样 “欢快的脉动”,这位圣徒证实他的确体验过,但他对这种感受秘而不宣,因为它的启示要被珍藏起来,待到世界变得沉闷而阴冷时,就需要这样的惊喜重燃爱的火焰。圣麦师梯尔德和圣玛格丽特将格特鲁德的卓越工作继续下去,将耶稣跳动的心脏树立为他对人类爱的象征。
圣心的视觉符号发展于反宗教改革(Counter-Reformation)时期,这一时期凸显了基督教教义中要求信仰具象化的内容。当时的一些画作展现了耶稣敞开长袍,露出 ♥ 形的心脏,还有些是单独一个 ♥ 形的心脏,被荆棘王冠缠绕,还带有光环和另一个金冠。教会还发展出与之相应的教条:圣母玛利亚的心脏完美无瑕,象征人类对他们的救世主的爱;教会还鼓励创作关于圣母玛利亚展示散发着光辉的心脏的绘画。
但是,教会并未实现垄断心形曲线的野心,他们被这一标志出现的新用途挫败,该用途将心形曲线呈现在更多人眼前。1480 年,也就是印刷机问世后不久,扑克牌的商业性生产在法国诞生。印制纸牌使用心形来代表圣杯,用作第二套花色,取代了在此之前一直出现在手绘牌面上的杯子图案。虽然牌面的心形依然维持了与宗教的联系——四个花色分别象征中世纪的不同封建阶级:黑桃原为剑,代表贵族;红心原为圣杯,代表牧师;方块代表商人;而梅花则与农业,进而与农民相关——但其使用方式则完全是世俗化的。人们将该符号与赌博联系在一起,和爱则没什么关系,无论是对上帝的爱还是上帝对人的爱。
不可否认的是,在宫廷爱情和耶稣圣心、贵族宫殿和修道院之外,关于什么是爱、♥ 的意义的异端教义在民间文化中得到延续。整体而言,普通大众更受性欲影响,尤其在符号学方面,他们认为心形曲线象征生育和性交,让人想起乳房、屁股和生殖器。当遇到类似事物时,他们想到的是性爱。比如说,在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plackett(衬裙)——一种心形的女式围裙,在腰部以下有插手口袋——也是阴道的俚语。这种原始观点在文艺复兴时期入侵到更高的社会阶层。厄洛斯(或古罗马神话中与之等同的丘比特)在艺术家手中复活,作为天使等级的代表,重获异教属性。这在佛罗伦萨乌菲兹宫是显而易见的,在那里为悲催的皮耶罗(Piero the Unfortunate)准备的天花板上绘有新式小天使,展示了稚气未脱的丘比特向男青年的屁股射出带有阴茎般的♥ 形箭头的箭。
虽然教会力求通过公布圣特瑞莎——她坦承曾被一个有翅膀的天使用圣箭反复射穿心脏直至她狂喜的呻吟——的幻觉改造天使和圣心,但还是丧失了心形曲线的控制权,而自名医伽林时期就停滞不前的解剖学的最新进展更进一步削弱了教会势力的影响。1498 年,列奥纳多·达·芬奇绘制了第一幅人类心脏的精确图像,而没有沿袭前人传统把心脏画得像个松果。他还只做了一个玻璃心脏模型。仅过了一个世纪,威廉·哈维在《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中详细阐释了心脏的生物学用途,描述了心脏如何像水泵一样运作,如何将血液泵送到动脉中,再从静脉中流回,从而完成血液循环。这般高见改变了西方对人体的认知。
消费爱情
虽然现在人们都知道心脏和心形曲线长得并不太像,这一器官本身的功能也和水泵差不了多少,但是他们仍然倾向于将肋骨下不断搏动的肌肉和情感的起伏波动联系起来,而 ♥ 也就多了些感情色彩,并被糖果制造商加以利用。由于食糖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变得越来越平民化,利用这种曾经很昂贵的物质制造糖果、甜点和蛋糕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在维也纳和巴黎等文化中心,为了取悦甜心恋人们,强调浮华与怪诞的洛可可风格被运用到糖果制造中。成对樱桃长久以来都是恋人的象征,而且其横截面又是心形的,故而成为夹心软糖和水果馅饼常用的配料和装饰,草莓亦然。
草莓自古罗马时期就被欧洲人当做食物和药物,但其价格昂贵,且产量和口味都极不稳定,可能有一年的果实量大饱满,在接下来十年里却既小又绿还很难吃。但是,当英国在弗吉尼亚的殖民地逐渐兴旺起来,欧洲得以了解到新大陆完美稳定的草莓,并立即开始进口样本。其中一批于 1636 年抵达巴黎,当时一位植物学家形容其为Fragariaamericana magno fructo——果实饱满的美洲草莓,这些样本与来自智利的雌性植株杂交后,诞生了现代商业品种,之后被广泛种植。这样,水果馅饼上的草莓片以及心形草莓蛋糕就将 ♥ 标志及其新的象征意义呈现到更广泛的大众面前。
结果就是,心形曲线的甜蜜感与日俱增,而十九世纪情人节卡片的大规模制造更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感觉。虽然几百年来手工情人节礼物一直存在,但它们原始粗糙,且没有共同的符号系统。1840 年,首个印刷卡片在英国诞生,上面印有一对坐着的恋人,半空中悬着一个罗马风格的丘比特,手里拿着带有圣心箭头的弓箭。便士邮政的出现强化了交换情人节卡片的习俗,到了十九世纪末,每年人们会送出数百万张,其中大部分卡片的某个位置都会有 ♥。
美国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贺卡制造商为数众多,足以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在美国,象征发自内心之爱的心形曲线也是最受欢迎的情人节符号。到了咆哮的二十年代,受欢迎的程度丝毫未减,此时,美国的贺卡设计和维多利亚风的原型相比,少了点伤感,多了很多情色。比较露骨的版本上印有穿着连体泳衣的女孩,脸上挂着挑逗意味的笑容,举着飞盘大小的心形甜点。到了精神分析心理学出现时,心形象征的爱的概念也有所改变,这种感情被定义为乱伦欲望和神经衰弱的奇特混合。但是,这种改变由于动画电影的出现而受到挑战。在动画中,心形常被用作“喜爱”的简单表达,连续几代儿童都被灌输了脉动着的心形符号,它通常被用来表示纯洁的母爱。
在争夺心脏所有权的史诗般的战役中,情感战胜教会和性爱最终获胜,但它又被医学挫败,后者通过在 1967 年进行的首例心脏移植手术给予情感潜在的致命一击。当你得到别人的心脏,你是否会同时获得他的爱?或者心脏是否只是一块肌肉,对其所有者的身份漠不关心?在心脏的问题上,现实和浪漫似乎不存在调和的可能,故它们只能划清界线。之后,有了瑕疵的情感版本又因为其符号的商品化而进一步贬值。
1977 年,纽约州商务部委任米尔顿·格拉泽为该市策划营销战略,其成果就是图文 I ♥ NY(我爱纽约)。鉴于当时的纽约是世界文化中心、好莱坞最青睐的地点,很快,人们就开始穿着印有 I ♥ London (我爱伦敦)或类似的 T 恤。该符号的意义被稀释,从来自他人、上帝或母亲的爱变为对一个地点或活动的热情:热情的委身于一座城市或一支橄榄球队。这一符号最新化身的快速传播衍生出一系列恶搞,其中一些,例如I ♣my Wife(我揍我马子),与浪漫精神背道而驰。
尽管心形被滥用,但随着情人节的商业价值被不断挖掘,以至开发过度,♥、心脏、爱情之间的情感纽带最终战胜犬儒主义而被确立下来。数不清的恶搞都没能破坏这种效果,而这个符号也轻易的传播到全世界。比如日本的凯蒂猫品牌,就是一只心形头、没有嘴的小猫咪,按照品牌所有人的解释“她的声音发自内心,不受特定语言的限制。”再如美国贺卡协会(American Greeting Card Association)估计2009 年人们一共送出了超过十亿张情人节卡片,这意味着全球接近六分之一的人选择同一个符号表达他们的爱意:“♥”等于“心”等于“爱”。
有趣的是,让大部分医学专家难以置信的、能够使心/爱等式成立的证据最近浮出水面:一些接受心脏移植的人声称他们经历了术后行为转变。例如,克莱尔·西尔维娅,原是一位平和的养生和健身爱好者,术后变得“好斗而冲动”,并且沉迷于啤酒和肯德基,这些食物在她还有自己的心脏时避之唯恐不及,却曾是心脏捐赠人——一位死于摩托车事故的十八岁男人,死时血液里含有酒精,口袋里装着鸡翅——的最爱。还有些接受移植的人表现出相同的性情剧变。也许心脏和爱之间的直接联系,正如每次我们见到恋人时都会心跳加速所暗示的,能够有合理的解释并获得科学理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