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师刘运来:我为书本做嫁衣

2017-12-16 2321 0

国内著名书籍设计师,河南文艺出版社美编室主任,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所设计的图书荣获国家级奖二十余项,作品获得2008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201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

他带着“中国最美的书”来到了深圳。12月5日,美哉书籍———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书籍展暨2017深圳(坪山)书籍设计邀请展在坪山区美术馆开幕,五届“中国最美的书”获得者刘运来,也带着新书跟大家进行图书设计分享。刘运来告诉南都记者,书籍设计师制作美的“嫁衣”,用设计去诠释内容,让读者在陌生的文图空间里找到一种逻辑规律,得到美好的阅读体验。

安静做书

自己也找到精神的归属感

1998年毕业的刘运来,一直跟“美”打交道。在做书籍设计之前,刘运来在报刊杂志从事着美编的工作,2005年之后,刘运来开始走上了设计书籍的道路,跟杂志美编工作讲究板块视觉冲击效果不同的是,刘运来觉得,书籍设计,是回到阅读的本真状态,用朴素的想法完成设计,为读者去除阅读的障碍,让读者在陌生的文图空间里找到一种逻辑规律,使读者在获得相关信息的同时,得到美好的阅读体验。“安安静静做书,自己也从书中找到精神上的归属感。”

2008年,刘运来开始获得了业界的肯定,他设计的书籍《看草》获得2008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这是书籍设计领域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奖项。刘运来采用牛皮纸作为书本护封,粘贴印有黑色文字和几株小草的白色书贴,这几株小草来自作者的手稿,刘运来将作者的手稿一张张拍摄下来,用于内文做配图点缀,内文双色印刷的日志体裁,让文本透露出朴素美,这也得到了作者本人的认同。也正因如此,刘运来和作者何频成了忘年之交,2012年,何频的另一本书《杂花生树》的设计也交到了刘运来手中,因为充分的信任,何频任由刘运来“折腾”,最终这本书也获得了当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刘运来说,从2005年到2013年,他设计的书籍超过了500本,“之后我就没有统计过了,现在很多自己设计的书连自己都没有一本样书。”而这十几年来,刘运来所设计的图书荣获国家级奖二十余项,除了《看草》和《杂花生树》,加上2010年的《张笑尘作品》、2011年的《我们就这样听歌长大》以及2017年的《笺谱日历2018》,他五度获得“中国最美的书”,《中国社会的一千个细节》获2009年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社科类最佳书籍设计奖。

应对市场、甲方

“书籍设计师是一个苦差事”

书籍设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而刘运来却不止一次地说过,书籍设计师,是一个“苦差事”。

艺术讲究的是表达,设计是对思考的转换,而书籍毕竟也是商品的一种,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读者很多时候也是“好色之徒”,如何在艺术和市场中找到平衡,刘运来花了不少功夫,而这一过程,往往就是“苦差事”:“设计方案要在编辑、发行、作者各种博弈中摇摆,还要考虑市场考虑成本,这本身就是考验人的。”

刘运来在设计《我们就这样听歌长大》这本书时,就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问题。作者追求个性表达,但是成本却摆在那里,“一本书预算的成本是不高于4.5元,我的设计完成核算后,就内文印刷的成本就要4元了。”为了在成本限制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去为这本书做“美嫁衣”,刘运来绞尽脑汁,在书本的纸张和装帧上进行改变,并对原先的设计要素进行置换和改造,尽量节省封面纸张、印刷和装订费用,最后完成了这本让业界点赞的书。

设计的“苦”,还表现在制作环境是否能很好还原设计师的意图上,刘运来说,有时候完成了一个设计方案,和甲方要求会相抵触,或者材料和工艺偏差,导致不能很好呈现设计。“设计师都有一些完美主义,我一般都会努力去做每一方的工作,力图最大限度把书做好做美。”刘运来说,只有坚持对书虔诚的信仰,才能为书制作美的“嫁衣”。

城市印象

深圳的很多建筑让他感到震憾

刘运来为他人做了这么多“嫁衣”,近几年也把“嫁衣”穿在了自己身上,去年,刘运来创作并设计的《笺谱日历2017》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今年他带着刚出版的《笺谱日历2018》来到了深圳,这本书也获得了今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这不是刘运来第一次来深圳,1998年毕业那一年,因为要做毕业设计,刘运来和同学们便来到了深圳,当时他就被华侨城创意园的文化表达所吸引。2004年,深圳举办第一届文博会,刘运来也因为工作的原因来到深圳,“当时去了深圳很多地方,深圳图书馆、音乐厅等建筑都让我感到震撼。”

而这次能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深圳,并能跟众多优秀书籍设计师交流,让刘运来感到兴奋。说起自己的作品的设计灵感时,刘运来说,平时做书的设计时,会积累很多素材,“我收藏了从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数百张信笺,虽然笺纸早已远离我们的生活,但它蕴含的那种诗意格调以及带给欣赏者的温暖与感动没有变,也由此促成了这本书的创作。”刘运来认为,这本书之所以能打动人,除了装帧设计因素,也在于能唤起人们对书信、友情、亲情的记忆。

设计灵感来自生活的细节

发现每一本书的独特个性,是刘运来做设计的坚持。同一时间里他可能要负责好几本书的设计工作,“这逼着我们去学习去进步,去认真琢磨”。

“留心生活中的每一句话,每一样东西,每一幕场景,就能拨动人感情深处的那根弦,因为它是承载我们生活的集体记忆。”在坪山分享图书设计历程时,刘运来如此说道。

《中国社会的一千个细节》2009年一举拿下设计领域最传统、最顶级的“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最佳书籍设计奖”。刘运来在设计这本书时,便运用了生活中大量素材,去体现书本的深意和细节。书名的每一个字来自生活中不同的场景,书封上设计成了处方笺,作者、出版社都被巧妙地以“医生体”手写呈现,就连内文的页码,也来自刘运来附近小区的停车位编码,一切来源于生活,又完美呈现了文本的思考。

还想看更多设计资讯、设计新闻?请浏览中国设计之窗资讯设计频道

责任编辑:许文雅


18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