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华2005年做的“Chinaface”项目。该项目实验性地重新展示了这些一般被认为几乎不可能进行平面设计的字体,诸如综艺体与圆黑体等,它们充斥我们的生活,使人无从逃避,这是中国当下我们触目可及的平面设计现状。它们并不高明,但却很有可能在20年后重新流行,成为那时中国平面设计新的根源。我们用系列纸本海报与装置来集中展现这个概念。这些字体来自于充斥身边的包装、纸箱、地图、广告、标语、横幅、票据、店面、招牌、书籍、杂志、车牌、喷绘、交通指示等。它们往往没有经过专业设计,只是努力去满足使用的需要,这种不专业性却增加新的可
蒋华2005年做的“Chinaface”项目。该项目实验性地重新展示了这些一般被认为几乎不可能进行平面设计的字体,诸如综艺体与圆黑体等,它们充斥我们的生活,使人无从逃避,这是中国当下我们触目可及的平面设计现状。它们并不高明,但却很有可能在20年后重新流行,成为那时中国平面设计新的根源。我们用系列纸本海报与装置来集中展现这个概念。
这些字体来自于充斥身边的包装、纸箱、地图、广告、标语、横幅、票据、店面、招牌、书籍、杂志、车牌、喷绘、交通指示等。它们往往没有经过专业设计,只是努力去满足使用的需要,这种不专业性却增加新的可能性。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并努力暴露其应用中产生的痕迹。这些字体来源于两个部分:印刷品部分与环境部分。
我们的主要兴趣集中在黑体、综艺体、圆黑体与宋体,也兼及部分来源于书法的字体如新魏体与楷体。诚然,这些已成型的正规汉字印刷字体设计并不令人满意,但它们已使用得如此广泛,这些字体无疑就是这个时代汉字的Helvetica或Univers。我们无从回避,必须直面,找寻其理性的内在演进方式,以及演进方向。
我们的工作方式可视为汉字字体使用现状的“采样(Sampling)”。我们拍摄并积累各种最日常的最普通的印刷品,而并不仅仅只关注专业设计师的创作。通过对过去25年间(1980-2005)汉字字体图像的搜集来分析其内在逻辑与构造,观察并放大其陌生化的结构细微。以此勾勒出当下汉字印刷字体使用生态的大致轮廓,并可洞见其在未来的发展可能性。
项目制作全部由在中国街头随处可见的制作小店完成,这些小店完成了中国城市里大多数的粗糙印刷品、名片、横幅铜牌、店面招牌、丝网印刷、大图复印、写真、打印装订与电脑割字。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每个城市的外观。我们部分使用了它们的这些技术,并尽可能地保留其偶然的、粗糙的、低技术的、低保真的制作痕迹。有趣的是在这一行动实施中产生的偶发效应仿佛再现了字体的异化过程。
我们将这个项目命名为Chinaface,在这里,Face既指英文意义上的“脸面、表情、面对或外观”,又暗示“Typeface(字体)”的概念。ChinafaceE即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中国的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