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教育培训 > 正文

知行——北京交通大学张野副教授专访

2018-01-02 3031 1

个人简介

张野,设计艺术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交通大学品牌设计研究中心负责人。

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创意与文化产业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商业品牌策划与包装设计,视觉识别规范VI设计、空间识别规范系统SI设计、导向系统设计。在以上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设计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曾主持完成近百项社会设计服务工作,近年来主持三十余项国内知名企业或政府事业单位的标志和VI设计项目,并负责20家企业的连锁专卖店SI视觉规范设计。设计成果在市场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并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记者:张老师,请您谈谈您的从教经历和感悟?

张老师:我于2009年从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博士毕业后一直在北京交通大学从事视觉传达本科教学任务,2010年起成为硕士生导师,兼负责工业设计方向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从教到现在将近8年的时间。我的个人感悟就是无论是设计行业还是学生的视野、能力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结构和技术能力去适应这个发展。一个个科学计划的、全身心参与的、宽松自由的、却又具备仪式感的教学环节是设计类学生培养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请您谈谈对交通导向设计和品牌设计的理解是什么?

张老师:导向系统设计应该从空间寻路的人的需求和空间特性的本身开始思考,并综合考虑人流动线、空间命名、点位设置、牌体类型管理、文化结合、动静交互导向功能的综合运用等一系列问题。是工业设计、环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交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的综合性交叉研究方向。

品牌设计重点不在于设计表现,而是前期从产品出发挖掘真正具备市场价值的诉求点,并形成一系列品牌推广核心规范,再选择最合适的信息传播表现媒介,至于最终落地设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所以品牌设计师应该先懂品牌的创建、传播、推广营销等知识,再通过专业技能解决品牌形象问题。目前中国的品牌设计是一个爆发期的开始,品牌设计需求已经从以往的大企业逐步向小微个体化发展。

记者:您曾在英国做过访问学者,请您谈谈国内和国外设计教育的发展有什么不同?

张老师:国内的设计教育发展规模足够大,下一步应该是精细化发展特色做强。目前,国内外的设计教育软硬件水平差距越来越小,我国从设计大国转向设计强国指日可待。在学习方面,我个人感觉国外的学生一般都是想清楚了,比较热爱自己的专业,所以即使基础不好但每一门课都非常认真。国内很多同学入学之前对专业并不了解,可能后期了解了之后内心并不真正的热爱,这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记者:您作为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在设计教育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

张老师:北京交大建筑与艺术学院媒体与艺术系包含三个本部专业: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和视觉传达。此外威海校区还有数字媒体中英联合办学专业。研究生阶段同时招收工业设计方向的同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在秉承交大“知行”校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厚基础、重创意、宽视野、大工匠”的学院办学理念。努力造就既有良好和深厚的科学人文素养,又具备宽阔视野与胸襟,拥有大国工匠精神,富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创意素养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此外,依托北京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和211高校的平台,我校设计教育中的校企合作程度、国际化程度、学生深造率都比较高。

记者:您对中国设计教育现状是如何看待的?

张老师:中国的设计教育规模已经完全建立,但文化积淀、特色还普遍不足。过去我们设计教育主要是以西方教育体系为参照系,未来我们需要按照中国设计行业需求和发展规律,强调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并具备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设计师。

记者:您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有什么期望和寄语吗?

张老师:希望同学们先做一个好人,再尽心尽力的做好每一个设计。

记者:百度教育以后会面向设计院校推出系列作品展示活动(毕设、日常作品等),对此您怎么看,对设计教育是否有帮助?

张老师:百度教育致力服务我国设计院校,为兄弟院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设计作品展示交流平台,同时更具有价值的是:为学生时代的宝贵设计作品提供了一个保存的渠道。

记者:谢谢张老师接受采访!

张老师:不用客气~


21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