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在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
设计怎么出现在生活中?如何影响着我们?
我理解的人机交互是一个 “物体出现——人察觉物——人与物互动——人被影响” 的过程。因此“物体出现”,也就是视觉信息的展现,是在客观上发生交互设计的第一步。这既不是站在设计者角度也不是在使用者角度,而是从旁观者眼中观察到的,是设计出现的开始。
视觉表现涉及图像学、符号学、认知心理学等,深入了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Understanding Comics》以漫画家为视角,风趣地解释了人们怎样“看世界”,“看”又是如何影响人们对万物的认知、理解和交流。漫画,即卡通,不仅是我们普遍理解的一种供娱乐的传输媒介,McCloud将其阐述如下:
Cartoon is a place for readers to construct roles, talks and concepts in their mind, and give meanings to these things by themselves. It doesn’t matter what happened in cartoon, what matters is the ideas and feelings it brings to you.
之所以卡通被孩子喜欢、被所有年龄层的人所接受,比现实世界更被人所认同,是因为它保留了部分真实世界的本质。它是我们看待世界的另一种角度。卡通角色的脸与我们脑海中的“脸”非常相似,它“像”很多脸的样子而又“不像”每一张脸,因而能让我们把自己融入情节中,随着故事的起伏跌宕而与人物产生共鸣。
更广泛的说,我们周围所有的人和物,在我们眼里都是一些简化的形象而已,并且是只与自己相关的形象。图片越卡通化,可代表的事物越多,简单的两点一线一圆就能代表一张脸,让人无法忽视。插座像人脸,汽车像人脸,甚至我们还会给形状加上表情,赋予它们生活中的含义:
我们和别人交谈时看到的是他脸部活生生的表情,但在我们脑中映射的自己是另一个更抽象的外表,一个更普遍的形态,类似卡通。所以当我们看一幅画时,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卡通,而我们看卡通时,看到的是我们自己。
任何事物都可以理解为我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我们在开车时已经能感受和理解整部车,手推、脚踩、拍按、旋转,动作娴熟,瞬间可以完成对车各个部分的操作。交通工具是我们身体的一种延伸,它吸收了我们对身份的认同,让我们把自己变成了车。义肢是把无生命的木头变成身体一部分,刀叉是把金属变成了手,听筒是把塑料变成了耳朵,镜片是把玻璃变成了我们的眼睛。
为了强调物体的概念,卡通会刻意省略一些细节,最终的抽象表现就成为了:文字。文字是没有任何模仿现实事物的一种表示,相比于看图的直接接收信息,阅读文字则是在感知和领会信息,我们需要时间去学习这些抽象形态所表达的含义。
McCloud关于漫画最有名的理论是Big Triangle模型,所有视觉表现都可以映射其上:
顶部的picture plane指艺术形态领域,包括图形、线条、颜色等,只代表自己,不代表任何其它。
底部从左到右表示从具体到抽象的视觉艺术,而漫画的发展经历了三角中的不同位置,分布在不同领域的作品有不同的领悟和灵感,左下角可能感受到自然之美,上方可能是艺术之美,右下角可能是思维的艺术。
而现在的社会中,人们通用的语言主要是符号化的(symbol-oriented), 偏向右下角一侧。社会在不停制造新的符号,就像漫画的发展一样。
还想看更多设计资讯、设计新闻?请浏览中国设计之窗资讯设计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