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教育培训 > 正文

设计教育专访:美国南加州Laguna College of Art+Design视觉传达专业迟迅副教授

2018-03-19 3087 0


迟迅 副教授

个人简介:迟迅,美国南加州Laguna College of Art+Design视觉传达专业副教授。美国大学中国艺术家学会执行委员。本科学医,后获得美国Purdue University视觉传达专业M.F.A.(硕士学位),曾于美国大学教授平面创意设计、摄影、三维动画、色彩与构图等课程十余年。

迟迅的作品在美国多次获奖,曾连续两年获得美国Idea Festival 最佳2D Gesture。摄影作品见于美、中、德、英、澳大利亚等多国的杂志、书籍和画廊。近年摄影作品主要发表于:Juxtapoz -美国发行量最大的艺术类杂志,芭莎男士,时尚先生,Vogue,Elle等等。2016在宁波当代艺术馆举办个人人像摄影展(林琳策展)。

迟迅作为策展人,策划了2016年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美国当代人像摄影展,2016与李迪联合策划平遥国际摄影节-“捕我所欲”,并共同获得平遥摄影节2016优秀策展人奖。2017年参与策划“字为体,书为舆”国际艺术家联展,本展览将于2017年10月在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展出。

迟迅曾多次在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欧美同学会、美国华裔教授协会、洛杉矶国际摄影家协会、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等多家高校和学术机构举办讲座,多次接受洛杉矶18电视台卓蕾《今日洛城》专访。并与逻辑思维的逻辑实验室合作创意思维公开课。讲题涉及意教学理念,展览策划,摄影,设计等。

记者:请您谈谈您进入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经历?

迟迅老师:进入艺术与设计、并又从事设计教学这个过程都很出乎自己的意料,因为我本科是医学院毕业的,到美国读研究生时转成视觉传达专业。被美国普渡大学录取称为研究生本已属于不易,入学后居然幸运地被破格任命为助教,拿到了全额奖学金,独立教美国本科生艺术与设计的基础课,成为我在美国教学的开始。

现在回忆起来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因为我在那时对艺术设计是零基础,当时系里的老师给我一个面试,想看看我是否可以教这个课。我记得那个系主任拿出了一幅抽象的学生作品让我去讲解描述。她问我:你觉得这张画感觉如何?平衡吗?我说:挺平衡的、挺好的。她又问:你觉得为什么平衡?要具体些。 我想了一下,突然想起来中国的《道德经》老子说的一句话叫“大者宜居下”。比如说海是最大的,所以江河溪水都是最后流到海里,海在最底下就最稳定。当时我的面试官老师听完,可能觉得,这个中国孩子还可以用东方的哲学思想来解释西方的抽象艺术,所以当场就决定让我去教这门课。

这件小事我现在回忆起来,一方面说明我非常幸运;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的大学用人不拘一格,他们更喜欢有独特见解,有创新的解读方法。

记者:请谈谈您在国外大学的教学感受?

迟迅老师:我现在任教的学校Laguna College of Art+ Design (LCAD)是一所私立的纯艺术大学,它地处南加州拉古纳海滩。拉古纳海滩是南加州的艺术胜地,这个面朝太平洋的美丽海边小镇有40-50家画廊,它也是很多著名的艺术集市与艺术活动的所在地。LCAD就是50多年前由一些本地画家创建的,到今天除了有很强的绘画专业,由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离迪斯尼、好莱坞和新兴城市尔湾(暴雪公司的所在地)都不到一小时车程,学校的动画专业、数字媒体和游戏专业也都很不错,附近的这些资源,为学校提供了从理念、师资到实习和就业发展的营养与土壤。

我研究生毕业后在找教授职位时,拿到的offers中既有美国学生总数最多的艺术大学(当时就有四万多在校生)也有我现在任教的(仅有三百多学生),几乎是美国最小的学院 LCAD。在访问了几所不同的学校以后,我对LCAD别具一格的开放性特色和家庭式风格所吸引。我感到它的小是艺术教育的一个优势,为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供了特别好的条件。如果用饭馆来类比,比起大型连锁店,LCAD更像是一个充满特色的独家小炒店。

我现在所在的专业叫设计与数码媒体,几乎所有设计给人眼看的东西都包涵在内,从传统印刷品,到公司品牌形象,从产品包装到网页、动画、UI界面、虚拟现实(VR)、增强虚拟现实(AR)等等。我每学期常教的课包括设计创意思维,色彩与构图,三维动画,摄影等等。这个专业和日常生活联系的紧密度,本身也决定了它会随着科技发展不停地变化,并且要与很多不同行业跨界。多变与跨界,既是这个我教的这个专业的挑战,也是它吸引人之处。

我在美国教学的最大感受的是学生们努力奋斗的精神,美国大学松进严出,来读大学的学生们都非常刻苦好学,而且学艺术和设计并不是想象中的是一个轻松的专业,我们学校的学生到了大三大四基本上每天都要熬夜做作品。他们来上学的最大原因很多都是自己真的有兴趣,真心希望学到东西,并不是为了一纸文凭。当然还一个原因我所教的学校是一所私立院校,在美国一般18岁就独立的孩子要自己贷款付学费,感觉他们比国内同龄的孩子这方面思想成熟得早。

记者:请您分别谈一谈您满意的个人作品,及满意的学生作品?

迟迅老师:我在学院主要教设计,但是我个人近几年的作品多为摄影作品。这张钢琴家郎朗的肖像是我一张满意的作品。郎朗本人这些年也一直用这张作为他的facebook头像,斯坦威琴行印了这张照片的大幅海报展示在比佛利山庄的门店。

这张肖像其实是可以说受益于我的设计背景,它本身的构图也是设计出来的。芭莎男士杂志找我到费城拍摄郎朗,一般拍名人平均只有15分钟时间。我在拍之前做了不少研究,仔细看了郎朗能查到的所有照片和其他著名钢琴家的照片。我发现弹钢琴家的照片中很少能把钢琴,手指,和演奏家的面部表情几个元素主次合理而又有艺术性地融合到一张构图里。所以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我请他背冲钢琴坐着,这样钢琴就成为背景,然后让他闭着眼睛在头脑中想象他将要表演的曲子,当音乐在他在头脑里响起,手指自然而然地演奏起来时,我抓拍下这张照片。


摄影作品-钢琴家郎朗

我满意的学生作品是“视觉对联”。这是我在设计创意课上,针对开发创意而设计的一系列教学课题之一,教美国学生学中文的对联,学生们通过学习和借鉴对联巧妙的构成、诗意的表达和表现形式上的美学对称关系,自己创作视觉对联,并置两幅相互间有类似对联上下联那样有对称、烘托、对比、呼应关系的图像。把原本只有熟悉汉语才能欣赏的语言艺术变成更具普遍性的视觉语言。


学生作品-“视觉对联”


学生作品-“视觉对联”

这是一个很费脑汁的课题,当学生们做出来以后,都挺有成就感。但是我后来又加了一个要求,对同学说你们别高兴太早,中文对联还有个横批,就是用四个字来画龙点睛。结果学生Philip Park巧妙地做出了这幅完全符合要求,带横批的视觉对联。(cell 英文是手机,也是小的监牢的意思)


学生作品-“视觉对联”

记者:请您比较一下美国和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有什么不同?

迟迅老师:当年我在做助教时,由于对教学比较认真(自己零基础比较心虚),我的教授就希望我去教更多的课,甚至提出让我在他sabbatical leave(休假研究)期间代替他去教高年级的一门课。我自觉肯定不能胜任。于是在办公室对他引用了我爸爸常教导我的一句话来推辞,我说,中国俗话说教育者要有一桶水才能给人一杯水,我自己都没科班学过此专业,连半杯水都没有,如何给学生们知识。他当时低头认真想了一会儿,眼睛一亮说,我觉得教学应当是,当你有一滴水,就把他变成雨,让学生们的作品像魔术一样变成漫天彩虹。他充满睿智的启发式教学,也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了解到,西方教学理念中,启发思想比传承知识重要得多吧。

我在中国并没有上过艺术与设计的课程,所以这个问题我只能就我自己的经历谈一下。我觉得美国不同大学的办学宗旨决定了教育方面的区别。比如我读研究生是一所公立的综合研究型大学,他们对研究生的要求更多倾向于学术研究,对本科生更多则是普及教育。感觉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把我培养成一名善于钻研思考理论的学者,而不是训练成一位毕业以后直接就可以找到工作的设计师。我现在任教的这所纯艺术学院,尽管是私立,它却是非营利性的,所以每位老师都很努力地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跨界设计能手,让他们的设计思想和技能都可以达到直接就去应对市场的需求。

我最近几年在国内一些大学做工作坊,发现现在国内的大学进步很快,这里的学生和老师可能比美国的更有求知欲和饥饿感,并且师生们都心灵手巧,学得非常快,很多年轻教师也都是从欧美留学回来的。并且当今信息高度透明,想学什么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资源。我觉得中美设计教育的区别已经越来越小了。

记者:您对国际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如何看待的?

迟迅老师:艺术和设计其实在我心中是代表和创造未来的。当代艺术都是追求创造之前没有见过的东西。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会大大改变设计教育,因为很有可能一两年以后,人工智能就可以轻松设计出那些套用模版,就可以做出常规的设计。人类对信息的接收 80%以上都是通过视觉传达,人工智能的开发方面也很快会成为设计教育的一个重点。Google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首席科学家李飞飞认为,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和企业变革最重要的元素。

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和这个教育行业,都需要在科技和社会高速发展之中求新求变,融合跨界。我最近几年开始和国内一些院校合作国际工作坊,今年刚刚与中央美术学院的肖勇教授和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的林子杰院长共同策划了一个为期五天的国际工作坊,分为三个工作坊中美法三国教授来授课,共有200多学生参加。我们在最后一天还做了一个展览,让所有同学和老师有机会看到其他工作坊的作品。这种短期的国际工作坊是一个既高效又深度的艺术设计文化交流,不仅学生们,老师们也都觉得很受益。

我现在也在美国大学中国艺术家学会负责一些新的工作坊项目,我们学会的创始人,美国加利福尼亚长滩州立大学的计宇教授希望在未来几年,我们在美国的艺术设计教授再回国交流时,可以深入基层、乡村,把一些国外的教育理念,带到中国更需要美学教育的地方去。我也很赞同他的观点,觉得设计教育的未来也不能只看最前沿的那些学校,全民普及审美教育也很值得重视。

记者:美国是否有全美大学生作业作品统一展现的平台,您如何看待企业一线的知识贡献给大学,与大学共建课程的事情?

迟迅老师:据我所知美国并没有。美国这种艺术设计社区比较知名的是DeviantArt,和Adobe的Behance,但他们没有侧重于学生作品和在线教育。做在线艺术设计课程比较有影响力的是Lynda.com,不过他们更偏重于技能的教学,并没有学生作品的分享。

我觉得企业如能把好的作品、好的课程、先进的业界理念让大家在线就能看到,无论从学生、教师和未来的雇主角度,都益处甚多。艺术和设计都要和当下发生的事、出现的新科技发生高度联系。企业如果把产学研联合到一起,是一件对艺术设计教育非常有益的事。并且很多艺术家与设计师,不太善于妥善保存,备份自己的作品。我遇到过太多学生因为没有备份,做了很久的珍贵作品因为电脑故障而永远丢失。百度云就是很好的一个备份大家作品的方式。当然与大学共建网络课程,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百度刘超老师在互联网上的课程,我仔细看了《超写实鼠绘系列课程》感受了几万人同时等着课程更新的兴奋心情。这个课程从画鸡蛋到最后画出的超写实赛车,系统性强又实用,实例的超写实效果非常棒,让人感受到百度刘超老师真心想为艺术教育做事情的决心。


刘超课程中作品

记者:感谢迟老师您接受采访,谢谢!

迟迅老师:没事,不客气


29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