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简设计丨Less is more」
从一张“任性”的名片说起。
我们利用工作之余,用很短的时间给自己设计了一套名片
为什么说它是极简设计呢?
因为不管对我们,还是对客户来说,上面的信息都是“恰到好处”。
对只想初步了解我们的客户来说,公司、职位、姓名、电话足矣,多放无益。对这些客户来说,看完名片上的基本内容,给我们贴一个标签,如“设计师”“策划”就够了,更少的信息会节约他们的认知资源。
而那些对我们更感兴趣的客户,他们更愿意付出认知成本来对我们进行深入了解。对他们来说,只需要多一个扫描二维码的动作,就可以进入到一个十分详细的人物专题,这样也会节约客户对我们建立立体认知的认知成本。
而极简的设计风格与独特质感,会提升大家对名片的兴趣。“不知道里面会有什么”这样的想法会激发更多人的扫描动作。
所以:
恰到好处是一个十分模糊的定义,有一句话可以准确描述这个定义:
“一件完美的设计,不是因为它没有多余的东西可以加上去,而是因为没有多余的部分可以被剔除。”
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的通俗理解是“少即是多”,是上个世纪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留在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名言。
对于这句话,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解。
比如深泽直人所提倡的极致简单(Super Normal)
【深泽直人设计的部分产品】
以及“新几何主义”
这些极简主义的分支,不管是形式简约的日本传统设计风格,还是西方重视形式和色彩简练优美的新几何主义,在一个方向上都是殊途同归:
什么是本质呢?
当年IE被各种乱七八糟的插件覆盖,我其实只需要一个快速并且干净的浏览器。
然后Chrome来了,从此一扫天下,数年时间占领了桌面端的半数份额。
当年QQ集成了游戏大厅,QQ宠物,QQ空间,腾讯微博等数不清的工具,我其实只需要一个简单方便交流的即时通讯软件。
然后微信来了,在移动端领域所向披靡,为腾讯拿到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票。
当年我们惊叹克鲁伊夫转身,马赛回旋,牛尾巴,踩单车,不断模仿这些花式动作。
然后梅西来了,用没有名字的简单盘带,过人如麻。
当年无数的制造企业试图希望增加生产线的功能,以适应不同的产品需求,整个生产系统越来越庞大和复杂。
然后丰田来了,带着它的精益生产方式和零库存,在美国将福特通用打得落花流水。
一昧追求外在之刀剑,败在丢失自身之本质。
把握事物的本质才是Less is more这句话的精髓所在。
He has made his weapons his gods. When his weapons win he is defeat himself.
他把他的刀剑当做他的上帝。当他的刀剑胜利时他自己却失败了。-泰戈尔《飞鸟集》
“less is more”的另一层含义是,既然只关注于本质,那么就将本质做到极致,而往往做到极致是很难的。
武侠小说里那些无招胜有招的前提,是深刻理解有招的规律。
看看上面那些例子:
Chrome之所以快速,是因为工程师对内核做了很多优化,甚至不惜以空间换时间;
微信在wap时代就能够做到兼顾推送时间精度和流量控制;
梅西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拉马西亚的苦训,让简单的盘带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步频;
丰田的零库存意味着零冗余,意味着零容错,意味着更困难的产线控制。
所以:
关于极致的设计
我们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到Less is more,并将事物本质发挥到极致,最重要的不是设计技法,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与洞察力。
正如原研哉所说: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与洞察能力。
【原研哉部分设计作品】
无印良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极简。
它的产品拿掉了商标,省去了不必要的设计,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简单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
少到只剩极致的本质。
【无印良品1988年海报】
【无印良品地平线系列海报】
极简设计,本质与极致。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