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戴森设计大奖(James Dyson Award)公布了墨西哥赛区的获胜者,刚刚毕业两年的设计师 Marco Antonio Barba Sánchez设计了一款低造价的海水淡化器。
Barba Sánchez的灵感来自墨西哥的渔民,他在几次旅途中接触过渔民,发现他们的船只和捕捞工具都极为简陋,缺乏救生设备,一旦遭遇海难,几乎无法生存。
Barba Sánchez是产品设计师,他找到一些医生和专业人士,共同研究了市面上在售的海水淡化系统。
“一些部分可以被改进,但仍然不够有效。我们决定结合一些现有的器材,用最基础的物理和化学原理,提高海水淡化的效率。”
最终完成的这款海水淡化器名为“百慕大”(Bermuda),由一个充气的水罐和一个三角形的储水器组成。
它的原理并不复杂,太阳光对海水进行蒸馏作用,再过滤掉细菌、藻类和其他沉淀物,这些过程都在黑色的充气罐内完成,得到的水可以在紧急状况下维持生存。
Barba Sánchez估计,这样一套“百慕大”工作一天能够获得 2.1~4.2公升的可饮水,具体需要根据太阳光的强度。“当然,这也只能用于应对最紧急的时刻,并不能保证长时间的安全性。”
目前,“百慕大”还只是原型机,淡化水罐和储水器的导入关系也不算精巧,看起来,它并不是一个足够精良的工业设计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 Barba之前,渔民们也无法在市面上找到一款低廉有效的海水淡化器,即便它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原理。“百慕大”的适用范围不仅包括渔民,也可以帮助那些难以获得干净饮用水源的居民。低收入者或许更需要设计,但这些需求往往被忽略。
我们曾采访过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杜鹃,她和港大的学生为一栋老式唐楼里的“劏房”居民设计家具。“劏房”是一种极限居住方式,几口人挤在极小的居住空间里。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购买力,只是他们在宜家无法找到能塞进他们房屋尺寸的桌子和衣柜,很多沙发甚至无法通过老式唐楼狭窄的楼梯和电梯。
杜鹃在香港的社区实践中发现,每一户“劏房”的户型都不同,居住者有着复杂的需求,设计师需要花费过高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沟通,且设计出的成品难以复制,这也是设计忽略低收入者市场的原因。
看起来,Barba Sánchez的“百慕大”和量产的距离似乎近一些。今年11月15日,戴森设计大奖将在不同赛区的冠军之间选择最终的大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