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旅行风光摄影师,托马斯2018年走过了许多地方,一年中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外度过。
我今年主要还是拍摄以高山为代表的极限自然景观,以及极端环境下的原住民和探险者。
今年我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不再拘泥于日出、红云、银河等等条件的限制,开始在正午、下午、月夜等非传统时段,在阴天、雾霾天、雨天、无云晴天等普通天气,创作不同氛围的照片。
在前期拍摄时,我开始大量的应用手机和无人机,更多的去关注画面的结构与内容,而不是画质或者细枝末节的东西。在后期处理时,我也试着利用不同的影调和色彩,去呈现不一样的情绪。
未来探索的路还很长。除夕快到了,托马斯精选了去年的19张照片,祝大家在2019农历新年快乐,未来看到更加动人的风景,拍到更加满意的照片。
这些照片的2k高清桌面大图(长边2560像素),可以在文末的链接下载。
山 Mountains
风光摄影爱好者一般不太喜欢月光,因为它会让银河星空更加的暗淡。但月光其实是一种非常柔和的自然光线,月光下的山峰带着一种迷人的氛围。
这张照片就是月光下的巴基斯坦Paiju峰,云雾缭绕非常的梦幻,感觉像是动画中的场景。
川口塔群峰在登山界赫赫有名,这些6000多米高的巨型山岩,像高塔一样耸立在喀喇昆仑山区。由于陡峭的山形和狂暴的飓风,这些山峰上几乎看不到积雪。
我很幸运的在一个乌云密布的上午,抓拍到了透过云层照亮山峰的光线。后期我进一步做成了暗调,来突出这些穿越黑暗的光,以及雪峰壮观的层次。这张照片也有幸获得了京东摄影金像奖风光类大奖。
18年2月,我去北京参加了段岳衡老师和李涛老师的黑白摄影课程。在没有颜色的世界中,段老师总是能发现一些创新的构图,并用细腻的质感和丰富的影调去展现画面,让我收获颇丰。
11月份,我和文明等几位兄弟前往桂林拍摄。在足足下了一周的雨后,我们在行程的最后一个早上,终于等到了壮观的云海和日出。
我用御2无人机飞高,去俯瞰云海与群山,后期制作成黑白,专注于表现这种阳光普照下的层次感。
智利百内国家公园的Pehoe湖,今年4月我和周游去的第一天就遇上了满天红云。当时我着急的来来回回跑,拍了好几个构图,最后发现简单的倒影反而是最好的,宁静而自然。
我后期时去掉了地面上的很多细节,结合天空云层本来的特点,让很多地方看起来就像是绘画的笔触,我希望这就是一幅大自然的杰作。
探险者 Adventurers
这是一条80公里长的峡湾的尽头,当我们的快艇开到这里时,两边巨大的山体隔开了外海的风浪,水面完全平静了下来,就像一面镜子一样。
远处就是格陵兰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原,这里的冰盖高度超过了1500米。我们的船已经不能再向北前进,仿佛来到了世界的尽头。
谁能想到,地表之下还有另外一个世界。那里也有湖泊、高山和森林,但却是在地面200米之下的巨大洞穴之中。
这张照片拍摄于越南的韩松洞,图中的3个人物都是我们的户外向导。或许读者可以通过人物和洞穴的比例,感受到这个地下世界的震撼。
后期我把颜色统一成了青色和橙色这对互补色,去营造一种异星世界的氛围,和仿佛大海深处才有的神秘感。
经常有朋友问我是如何把太阳和银河P在一起的。其实在峨眉月和弦月期间,在月出月落光线不太强时,是可以拍到月亮和银河同框出现的照片的。
这张照片拍摄于今年我们的巴基斯坦徒步过程中,前景是一顶登山队的高山帐,远处是世界第22高的玛夏布洛姆峰。
从地下仰望星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虽然看起来像是科幻场景,但这确实是真实拍摄的。
我们用高明度的探照灯,给50米高,150米深的地下洞穴打光,呈现给大家星空下的地下世界。
我们在中学时,都学过冰山露出水面的其实只有一小部分,他们90%的体积都沉在海水之下。
利用Mavic无人机,我们可以真正从空中看见其巨大的基座(冰山青色部分为水下)。
图中的冰山在南北极都只能算是中小型冰山,但和我们的小船比起来已经是庞然大物。
图中是韩松洞的1号天窗,百万年前这里的洞顶塌陷,形成了这个150米深的地下花园。每年只有2-3月的正午,太阳的角度才能照到图中的位置。因为潮湿多云的天气,我们很幸运的在这里遇到了耶稣光。
除了近处的光线下,远处的小山顶还站了一个人,大家可以由此感受到洞穴之大。
这张照片的后期过程,我也用视频分享在了教程《揭秘IPA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的拍摄思路与后期过程》中。
原住民 Inhabitants
格陵兰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居住着不到8万人口。图中是一座只有50人的北极小村庄,离最近的大城镇(人口也不过1000人)有60公里远,每周只有屈指可数的轮渡往返其间。
这里可以说是真正的与世隔绝,清晨有一种独特的寂静感。
我很喜欢拍摄雪山下的那些植物,除了他们漂亮的线条之外,我更被严酷环境中,他们生命的张力所感染。
这张照片拍摄于深秋的巴塔哥尼亚,虽然远处的灌木仍然红的生机盎然,但近处的一些枝条,已经掉光了所有的叶子,进入了冬天的状态。
这是我们在百内国家公园,找到的一棵死亡已久的枯木。
虽然照片实际拍摄于日出时分,但我更喜欢把它后期处理成一种日暮的气氛。仿佛大地也即将陷入死亡般的寂静与黑暗,只剩下最后的一点点色彩。
我一直想尝试一下阴雨天的拍摄与后期。这张照片拍摄时,我把相机手持放在地上,模拟类似小兔子的视角,此时低矮的草木看起来也像密林一样。
雨中的“密林”充满了神秘感。后期我把色彩调成冷色调,进一步去渲染这种氛围。
其他 Others
这张照片是我今年很喜欢的作品之一。
正午强烈阳光下的海边沙滩,没有复杂的光影,也没有细腻的质感,更没有魔幻的氛围。
剩下的只是大块的色彩、弯曲的线条,和充满透视感的几个点缀,这是一种纯粹的结构之美。
这张照片,是我今年初在DJI Mavic Air无人机发布前,在新加坡拍摄的样片之一。
无人机解放了摄影师的视角,让我们可以飞到那些不可能用双腿走到的地点,去完成全新的构图。
这张照片,是今年我和朋友去舟山枸杞岛时拍摄的。雾霾隐去了天空与地面中很多的细节。但人在这种环境下,反而显得更加渺小了。
构图的时候我也是几乎把地平线放到了画面边缘,这样才能更加突出这种奇妙的感觉。
18年10月,我去参加了哈苏大师Ben Thomas的研修营,开启了在上海市区的一段扫街之旅。
我很喜欢去学习和理解其他摄影师的思维方式,看看不同的摄影师是如何去观察这个世界的。在2天的上海扫街过程中,我寻找到了一些街头巷尾充满戏剧性的符号、对比和荒诞。
这张照片是我用华为畅享系列新机,在澳大利亚拍摄的一张样片。即便是一款千元左右的手机,现在的画质也让我完全可以接受。
而且手机的灵活性和隐蔽性远远超过了笨重的相机,让我可以站在提前找好的位置,在不引起围观和注意的情况下,守株待兔般的去捕捉一些有趣的瞬间。
在新的一年中,托马斯期待与大家一起解锁更多观察世界的方式,同时完成一些更具系统性又接地气的拍摄与传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