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公共交通在1930年代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个城市的地铁、轻轨、巴士在1933年被统一在一起,由伦敦乘客运输委员会(LPTB)管理。伦敦地铁的拓扑线路图也开始使用。
1937年,委员会委托了三位设计师来给伦敦交通工具上的座位坐垫设计图案。早先,公共交通工具的座椅或者是没有坐垫的木椅和长凳,或者用藤条、皮、人造革、棉、天鹅绒制作坐垫。后来一种叫moquette的短绒织布代替了这些材质,普遍用于全世界的公共交通工具。Moquette源于法语,使用提花织物的技法编织成,通常由85%的羊毛和15%的尼龙混合而成,衬垫为棉质。
在此后的80多年里,伦敦交通系统又经过了多次更新,这种织布的材料被保留下来,不过图案发生了一些变化。
伦敦交通博物馆在过去一年里展出了1920年代开始超过400种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织布坐垫图案,展览取名为“赞美英国的交通纺织品” (Celebrating Britain’s Transport Textile)。
从今年1月开始,伦敦交通博物馆把这些坐垫图案传到线上,人们可以参观交通纺织品的线上博物馆,并收听对设计师、制造商和伦敦交通公司负责人的访谈(访谈还在持续上传中)。
Enid Marx是1930年代受伦敦乘客运输委员会委托的三位设计师之一,也是最早将经典的英伦格子图案引入公共交通坐垫的设计师之一。她给早期的设计图案起名为“网格” (Grid)。格子的填充物也有不少花样,可能是更细微的方形格子,也可能是斜线,1935年的一个经典图案中,Enid Marx还使用了人字纹——车子在行驶过程中,乘客如果盯着人字纹,可能会出现眩晕的感觉。对于交通工具坐垫来说,这不算成功。这一时期红、绿是常见的色彩搭配。
另一位女设计师Joy Jarvis在1940年代第一次将伦敦交通的公司标识加入到设计元素中。这也是一个经典造型。
明星布料设计师Marion Dorn一度也受雇于伦敦乘客运输委员会。1923年从加利福尼亚来到伦敦后,Marion Dorn的声望与日俱增,1925年蜡染印花布作品登上了Vogue杂志。开始给伦敦交通工具的坐垫图案做设计时,Marion Dorn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客户还包括伦敦的豪华酒店。
Marion Dorn设计的经典叶子图案,在1938年被第一次投产使用时颜色更浅,背景是浅绿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叶子图案被重新上色,颜色更深,因为这样更耐脏。
在后来的几次公交系统局部更新中,耐脏成为永恒的主题。织布的颜色也变得越来越亮,亮色取代了早期的灰调。事实上,从Enid Marx开始,设计师们就牢记:色调的对比度很重要,这样不容易显脏显旧。
交通工具的内饰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具有整体性。比方说,内侧的门被刷上橙色,这样就能和座椅的配色成套。到1990年代,在又一轮的公交更新中,这种“成套”的设计意识越来越突出。伦敦交通公司委托了新的设计师,同时设计新的内饰,包括扶手柱、座椅扶手和新的坐垫图案。图案中出现了类似新月形之类的新元素。
一些线路开始使用可拆卸的座椅垫,这样弄脏或者损坏时,线路不影响正常使用。照明系统做了升级,火车的尾部增加了窗户,能够一眼望到车外的景象。
2010年,伦敦打算推出新的双层巴士,最后交通公司委托了伦敦著名的设计事务所Heatherwick。Heatherwick也是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设计方,他们将负责新巴士的整体设计,从外观到内饰,内饰又包括楼梯、把手、电铃按钮和坐垫图案。设计师Stuart Wood接受伦敦交通博物馆采访时说,他们当时的目标是,希望设计既现代,同时又能有伦敦设计的标志性特征——这几乎也是所有公共交通设计师、或者说城市中日用常行之物设计师的目标。
坐垫的图案采用了一种少见的不太规则纹路、色调对比度不太强烈,即使在静态时都有眩晕的效果。
某种程度上,公共交通的坐垫设计史反映了伦敦交通公司产品设计经理Paul Marchant说的,伦敦交通系统、城市角色和设计师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他提到,欧洲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伦敦横贯铁路(Crossrail)正在伦敦地下推进。
1990年代末开始的一个变化是,广告和宣传语被引入了公共交通的坐垫设计中。1998年,黄页在伦敦交通公司投放了几百万英镑的广告。Rufus Leonard设计的带有广告效果的坐垫图案有两种,一种是密密麻麻排布着黄页中的分类名称,一种是“游走的手指”,共同点是黄色背景,带有细密的分割线。
2004年伦敦申办2012年奥运会期间,支持申请的标语被印在了C-Stock火车座位的坐垫上。
2010年,Wallace Sewell在“地标建筑坐垫设计”的比稿中胜出,伦敦眼、大本钟、泰晤士河上的塔桥和圣保罗教堂都出现在座椅的坐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