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2019年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教育年会暨学年奖启动

2019-04-22 1651 0

时间:2019年4月19日14:30-16:30

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301报告厅

主持人:王旭东

环境意识的兴起,是现代设计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从环境意识的宏观视角重塑专业教育的价值观念,如何在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寻求人居环境设计的未来道路,这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由清华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属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协办。

2019年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启动新闻发布会于2019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301报告厅举行。

会议日程

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人居环境是我们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人居环境领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中国人居环境学年奖设立的初衷。我们学年奖力图以走向整合的人居环境这种意识来克服由于专业的分化带来的隔阂,从而建构一个更为健康的人居环境审美体系。

学年奖启动五年以来,受到相关专业院校师生们的支持和热情参与,累计有近万名师生参与了学年奖的活动,同时学年奖也得到了各界媒体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在过去的四届当中,学年奖的展览、论坛以及年会先后走近了广州美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大学、四川美术学院以及西安建筑大学等高校,今年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将年会在江南大学举行。

(主持人:清华美术学院王旭东老师)

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教授,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张书鸿教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杜守帅副院长、江南大学周林老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朝阳副教授,天津大学赵伟老师,北京理工大学王涛老师,李美寒老师,北京工业大学李明老师、北京工业大学刘宇老师等,以及现场五十余家新闻媒体。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

首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方晓风教授给2018年学年奖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今年也是小小的节点,就是学年奖走到第五年了,逢五逢十都算一个小小的节点。前几天,微信上热传一条哈佛的FD换了新任院长,对新院长的介绍里,第一句话就是说他秉持了整体的设计观,所以我觉得我们虽然处在不同的学术体系里,但其实还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所以学年奖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它是我们国家唯一一个综合了四个一级学科的专家来评审的一个奖项,这在空间类设计里的确有很强的特点。总体来讲,前四届可以看到一个统计数据,我们收录作品的数量逐年增长,参加院校数量也是逐年增长的。去年还有国外的学生作品也参与到了这个奖项的评审当中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

学年奖的主办单位是清华大学和教育部的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单位是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属的三个一级学科的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分别是建筑学分委员会、城乡规划专业分委员会和风景园林专业分委员会。加上主办单位的设计学类教指委,实际上融合了四个一级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这个大赛的主办和协办单位,这是这个奖项的一个重要特点。之所以用这样的组织构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希望融合各个专业的共识,在评审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加学科之间的交流。

去年颁奖典礼和学会承办单位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术支持是《装饰》杂志和《世界建筑》杂志。活动的支持,在经费方面我们也得到了清控人居集团和筑巢投资集团两个单位的支持。在此感谢这两家企业的支持,因为我们这个奖项是不收报名费的,如果没有企业支持的话,这个奖项也走不到今天,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

第二个环节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主任委员庄惟敏教授给今年学年奖做一个主题阐述,庄老师说到刚才方教授回顾了这几年的发展。确实像方老师说的,第五个年头了,确实有它非凡的意义。一方面,前面四年所经过的题目就是一个印证,更好诠释了由四个一级学科组成的人居学年奖的关注点以及它的社会责任。今年的题目是晓风老师提议的,今年题目叫“设计可持续“。

其实关于“可持续“这个词,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因为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讲不陌生了,但还是很有必要在这儿做一点点解释,也算是跟各位,包括未来参赛以及未来评委们一起来探讨关于这个主题,我们怎么样能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便于下一个环节的发布和竞赛的设计组织。

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第一任的挪威女首相布兰特兰夫人在她的一篇报告《共同的未来》中首次官方的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在这之前,我也追溯了各种提法,比如台湾地区叫做“永续“,中国有些学者也提过叫做“适宜“等等。但在那次之后,“可持续“这个概念就变成了全球公认的。

今天提出这个,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全人类的一个重大课题,因为到今天为止,我们说30年过去了,经历了社会重大变迁。在社会大的环境上我们有各种意向书,有加入的,又有退出的等等。当然这个概念已经最明确地反映在今天的各行各业里,特别是在人居这几个学科,从设计、建筑、规划、景观,在这样一个大的旗帜下,人和环境从来就没有分开过。所以今天我们再重新聚焦在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层面,它意义非凡,也可以作为我们五年的一个小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

我个人理解,这个可持续发展其实是融合了前面四届最核心的一种思想,在今天,第五届里,我们更强调、更明确地把它提出来,这里面包含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包含建成环境和未来要设计的环境问题,这里面还有历史和技术、文化和发展等等。这些东西看起来有很多可以解读的地方,为了便于落地,真正让学生们参与,能够在设计里体现,我想有几方面跟大家做一下分享。第一,关于设计的理念。我们说可持续发展按照刚才的解释,实际上是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建成环境和未来设计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意味着两者和谐发展、可持续循环利用等等。真正的要解读这个题,怎样在设计里面体现?或者说我们作为评委,我们的关注点在哪里?同学们来参与这个竞赛,落地重要点在你图纸上体现在哪里。我们提出几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1、绿色设计。这个也是在可持续发展之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来的,所谓绿色设计包含若干个概念在里面,首先用绿色的设计手法,就是我们设计方法本身不是通过高能耗的对接,而是通过巧妙的材料运用、巧妙的技术以及全生命周期的一种循环,在这里可以提出几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叫绿色材料,第二个关键词叫重复可拆解,所以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关注这几个点,当然这个是开放的,大家可以解读什么叫绿色设计,但是至少在评审过程中会关注它。

2、生态设计。它关注的点是什么呢?我们说生态设计实际上指的是生命周期的过程,所以生态设计的关键点可以概括为节能措施,你这个房子里运用的一些能源消耗、平衡等等。还有再生能源的运用或清洁能源的运用,还有循环利用的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比如说被动式、主动式、太阳房的运用等等,这些都可以融合在我们说的生态设计这个范围里面。再具体一点,比如说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材料消耗。这让我想起来曾经有一届世博会,一位非常著名的美国建筑师富勒,他提出来的美国馆是一个12面体的球,他号称用了最少的材料来实现,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还有就是对水、空间、土壤污染的排放的控制,以及减少噪音、减少震动、减少放射性电磁干扰的污染的控制,以及减少废弃物,这些都属于生态设计。所以刚才说的关键词是节能、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等等。

3、产品服务的系统设计。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绿色,而后我们强调它在环境里面的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概念,再大范围就是产品全系列的系统概念,包括系统化、整体化、装配化。哈佛大学这位新的院长,本身也是建筑师出身,自己有一个事务所,叫WW事务所。他的特长是社区建造。他强调的整体就是我们说的系统概念,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整体的方案,不仅仅是在设计上,也许在另外一个环节上,但是在整体方案里你是最优的。我们会发现很多设计很精彩,也很吸眼球,但是他只抓其一点,不限其余,这就不是我们倡导的系统化的生态设计理念。这里整体化是指,装配魔术化的,减少现场制造、运输、能耗过程,它是工厂可以系统化、整体化、预制化、模块化、装配化,预先设计出的一套完整的系统产品。

4、偏重于人类社会整体价值观的,他为了社会公平和谐而做设计,这里面牵扯到尊重本土文化,强调全球统一的价值体系,强调社会公平,强调环境友好,尊重生活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坚持的。当我们看到一个很精彩的项目、精彩的设计,它源自于一个地方文化,你把它诠释的很好,又对今天的生活方式解读的很好,再次呈现,我们也认为它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建筑。

我想在这四个层面上我们加以解读,针对这四个层面都给出一点关键词。所以今年,我个人理解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很宏观。宏观的一种定位就是希望我们也做一个五年的小总结,融合前面几届主题在一起。

第二,它又很发展。发展意味着开放,可以用多种方式、多种关键点来解读今天说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它是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当然,有前面四年经验的积累,同学们以及各位评委,肯定会在这里有更多的提高,这个题目也给了大家更多的展示空间。所以我本人非常期待,这次能够有让我们全体更加兴奋的、有成就感的优秀作品产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

在揭晓了今年的主题之后,我们也要了解一下今年赛事的活动安排。

下面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朝阳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年活动的安排。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朝阳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委员李朝阳教授给各位老师和媒体介绍了我们的参赛方案

和往年变化不是太大,范围主要是涉及到设计、建筑学、景观学、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以及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大学生、研究生都可以参加。类别是分本科组和专科组。成为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这四个大板块。专科组分为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

奖项和往年也没有太大变化,专业奖项,本科组还是分成建筑设计金奖、银奖和铜奖,包括入围奖若干名。金银铜奖分别是3个5个和10个名额。

专科组的景观设计金银铜奖分别是1个、2个、3个名额,室内设计也是一样。可能会根据报名以及作品质量有一些小的变化。

另外又设立了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

评审标准:

1、应体现对社会、文化、历史及环境的关注,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2、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和问题意识;

3、清晰地表达设计分析思路和设计思考过程;

4、设计的调研和分析,也即其设计思维和设计逻辑应该是设计的一部分要特别体现出来,倡导创新性和独特性的符合设计目标逻辑的设计成果;

5、包含符合国家相关专业规范要求的完整的设计图纸内容;

6、通过效果图、实体模型照片等方式客观真实地表达设计效果与设计意图;

7、关注结构、材料构造、及设备技术条件等工程技术可行性问题;设计涵盖多重因素,不仅仅是停留在视觉层面,很多相关的东西都要通过设计呈现出来;

8、版面要求图文并茂、内容完整、表达清晰。

参赛方法是通过(www.xuenianjiang.com)这个网址参加。

参评要求是集体报名,也允许个人报名参与。

时间安排:2019年4月19日今天是启动仪式,明天开始就可以提交作品了,作品提交截止时间是7月10号。

7月底对作品进行初选。8-10月是专家评审,今年年会和颁奖仪式定在11月份。

大赛最终的获奖作品展览和学年奖的年会以及颁奖典礼都会选择一个院校进行。2019年最终的展览和年会,经过组委会商议,决定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共同举办。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杜守帅副教授)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杜守帅教授为我们介绍江南大学是如何策划和安排今年11月份的作品展览以及颁奖典礼。

刚才几位老师分别就学年奖进行了一些回顾,庄老师详细阐述了今年的设计主题,就是“设计可持续“。李老师介绍了今年的组织方式。现在学年奖的队伍越来越大,提交作品也是逐年提高,去年达到1700多件作品,我觉得今年会突破2000件。所以学年奖在四个一级学科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对于学年奖一如既往支持,学生也积极提交作品,老师积极参与学年奖的每年活动,前面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基于此,组委会把今年学年奖的颁奖典礼以及年会放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在此,我代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对组委会表示感谢。

我给大家汇报一下今年学年奖年会以及颁奖典礼的筹备工作。

第一,前期准备工作。第二,组织时间结点。第三,筹备工作会议流程。第四,年会责任分工。第五,作品评审、开幕式、论坛以及工作执行安排。

学年奖是四个一级学科教指委主办的,所以江南大学以及设计学院非常重视,接到承办任务以后,和学校进行了沟通和汇报,申请了学校、学院的支持以及外面一些设计单位的支持,主要是年会、颁奖典礼、作品展览以及作品集的出版。

针对我们承办方来说,我们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成立了组委会,组委会主任是张凌浩院长。我是执行主任,副主任由主管本科教学的老师。

关于活动的安排,我们安排了一个大概的时间节点,和大会的时间节点是契合的。今年是活动的启动仪式。5月份欢迎秘书处的各位老师到江南大学开一个筹备的工作会议。作品收集阶段,对于承办方来说,主要是像视觉设计制作以及宣传上的准备。最后就是作品评审以及论坛展示,这个时间大概在11月初,无锡虽然处在江南,但是冬天还是很冷的,如果会议太晚,很多参会嘉宾在江南湿冷的地方会不太舒适,所以尽量11月上旬结束。

我们作为主办方,人居学年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国性会议,不管是学校还是学院,都非常重视,前面也开了几次筹备会议,这是大概的时间安排。

年会的责任分工都是责任到人,保证今年年会能够有序开展。

作品评审初步定在10月31号到达,11月1号进行封闭评审,11月2号是年会论坛,11月3号开始是作品展。期待各位老师同学在秋天的时候到无锡,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交流。作品展示是在江南大学钱绍武美术馆,条件还是比较好的,每年毕业展也是在这里举行。这是去年环境设计的毕业展现场。

评审会议以及筹备组的一些会议都是在美术馆的会议室里举行。活动主会场参考前两届的情况,主要是在江南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今年暑假我们学校会对这个活动中心进行改造。结合人居学年奖,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会邀请一些国际专家来讲座、工作展以及特色课程展。同时结合今年的设计主题,对于现在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其实也是可持续设计的一个方面,可以组织一个美丽乡村对话。期待各位老师同学在秋天的时候到无锡,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交流。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张书鸿教授)

最后一个环节是媒体提问环节

请问张书鸿老师,面临现在的环境大问题,您作为高校导师应该如何指导大学生做环境设计?

张书鸿:

这位记者提问的问题太宏观了,就我理解的做一个简要回答。

艺术设计这个专业,现在大的方面是跟建筑、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纯粹的艺术,这些年在专业美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也在不断拓展,拓展专业的理念和办学方向。就环境设计,我们现在面临的90或者00后这一代本科生和硕士以及博士生,在进行环境教育时应该突出这样几个问题:

这个时代面临环境的迫切感,就是来自于环境的敏感性和压力越来越大,包括全球气候的变化、资源的消耗等。现在环境设计,大赛主题面是针对建筑物、城市、景观和室内。作为城市居民已经感觉到,如果不提环境,简单地进行设计,这种设计已经特别乏味了。所以把可持续性的理念紧紧贯彻到艺术教育的全环节当中。

具体有哪些具体措施呢?首先普及关于人居环境的大概念。吴良镛的概念应该在建筑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里得到了呼应。关于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改革,这就特别细了,比如材料科学、设计方法论、设计服务概念等。最近有十年时间,又加了一个设计服务概念,这个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提法,将来可能会作为大赛以后发展的主题。谢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方晓风教授)

提问:

请问方晓风老师,今年主题是设计可持续。从这个主题可以看到,目前设计界都在关注可持续和环保的道路,请问方老师对这个主题有什么看法?包括参赛的设计师有什么样的嘱托?

方晓风:

刚才庄老师已经做了主题的阐释和发布。可持续这个话题,总体上来讲是更宏观一些,因为这个可持续,比如环境问题、环保问题、生态问题、绿色设计问题等等。之所以叫可持续,这个也是近年来比较重的,可持续不仅强调人和环境之间,其实也强调人与人之间,包括我们讲的既有环境之间的一种可持续的友好关系,这一点这些年提得也比较多。如果在欧洲,有些院校还会开一门专业,设置授学位,他们叫社会设计,其实社会设计里也是从可持续这个概念里衍生出来的概念。可持续这个词是很直接的一个词,但其实它包含的内容,所涉及到的层面也在不断扩延扩展。最早的欧洲学者也好、政府官员也好,提出这个概念时是把环境问题作为首要问题,但是随着对这个问题讨论的深入,环境问题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所以可持续提出来,一方面是作为赛事组织者的一种态度、责任。另一方面,这其实也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不是说由于这个概念的提出,为大家的设计捆住手脚了,其实不是这个概念。从某种角度来讲,可持续作为一个出发点,可能会更激发我们设计上的潜力和潜能。谢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

人民艺术网提问:

提问庄老师,目前教育院校设计类专业层出不穷,但同时也导致一些不好的设计出现,那您对以后的设计学子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庄惟敏:

你是想批判批判咱们的教育是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老师们都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当然有一件事情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在大学里面,不是仅仅要教学生们技法,说把一个东西设计成什么,而是要教他们一种价值观,就是怎么样去看待一种创作,通过自己比如说营造出来的某些元素、构件、空间,比如建筑是有空间的,室内设计是通过一些面、家具来实现的。景观是通过景观要素。城市是通过街道、广场、建筑群。通过这些要素营造出一个自己理想中的环境,这是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无疑是强加在自然环境之上的,所以老师应该告诉学生们如何把人工环境加在自然环境之上,它又对自然环境友好,这是价值观的一种引导。技法其实很简单,我们学四年也好,五年也好,这种技法上的传授、知识的传授只是一部分。你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说今天的老师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或者年轻学子的价值观的形成上。所以第五届这个题目我理解更多是理念层面或者是思想层面的一种引导。谢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杜守帅副教授)

设计杂志:

请问杜老师,您可以分享一下江南大学在设计教育上的一些特色吗?

杜守帅:

非常感谢对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关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前身是无锡轻工造型系,环境设计专业其实原来是室内设计专业,是从1986年开始招生举办,这个专业从最开始的环境艺术设计改成环境设计专业。我们的教学特点主要是建筑、室内和景观一体化来进行培养的。到四年级第七学期时,我们会开设一些交叉课程、跨专业课程,第八学期主要是毕业设计。其中第七学期的跨专业设计或者交叉课程,其实和刚才庄老师提到的今年设计主题上面增加的一项,就是整体系统设计,与这个是有点契合的。我们发现,专业分得太细的话,并不适合学生进行一些问题的解决,有些问题并不是说专业划分越细越好,有些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比如上研究生课程的时候。


1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