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logo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中之重,也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产生的必然举措。它能简单明了地突出城市特色,有强烈的可识别性,易于城市品牌的传播,简单的图形设计也有利于城市logo在各种传播媒介上的使用。应该说,城市logo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在不断升华,它源于人们对城市文化的传承及城市精神的进步,体现了城市的多元化和人们所赋予它的更多期待。
从当代中西方城市logo形式的发展趋势来看,整体都表现出由繁琐、复杂、重再现,向单纯、简洁、重符号化的方向转化。但毕竟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土壤有着天壤之别,即使同样是历史名城,中西方城市的logo设计也会体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中西城市logo差异最大的就是文字性,这首先取决于中西方所使用的文字符号不同。
自商周以来,运用于装饰的汉字浩如烟海,丰富多样的艺术体文字令人目不暇接,是中国设计师取之不尽的源泉,也因而成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西方的文字型符号自然就是罗马字母,但就字母型的形式变化来讲,西方的设计显然来得更为驾轻就熟。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字母logo设计表现得不如西方灵活简约,有的字母组合给人以生硬之感,有的则略显呆板且缺乏变化。
象形手法也是中西方标识设计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通常可分为具象和意象性两大类,以意象性为主。在题材方面无外乎动物、植物、景物和各种手工艺品,运用象形形式的符号多带有某种象征性和寓意性。从总体上来说,作为中国传统图腾的龙、凤、鱼、梅、兰、竹、菊等题材在现代logo设计中仍占有一定比重,但也往往被禁锢在传统的框架之中,因而显得繁琐而缺乏力度。动植物是象形标志中运用最多的题材,在取材和形式处理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各自传统文化有着传承关系的内容和形式,另一类则是中西方共通的各种现实动物。如香港的城市logo就选择了以“龙”来表现香港不断蜕变,港人积极进取的面貌。
当然,在现代,由于彼此相互影响,即使是那些传承于各自民族传统之中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再像古代那样互不相干,而是有着相互靠近的趋势。
关于抽象性的体现,西方明显要更为丰富,在形式美的处理上也更加讲究,这要追溯到现代西方自包豪斯以来对抽象形态的深入探究。将类似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图形用于那些不适宜采用具体形象来变现的内容,有较强的可视性,并能使人产生联想,耐人寻味,尤其适合于高科技领域。
如今西方的城市符号也大多强调图形外框式背景,以单纯的几何(如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为主,同时注重运动多变、自然奔放,韵律感强。
综合性设计在中西方都有比较普遍的运用,在城市logo的设计中,往往并不以单一的视觉符号,而是以视觉符号的综合体来进行设计。这类形式更易于表现丰富的寓意,一般通过文字、几何形和象形图形的配合来展现。好的logo设计,不单追求外形的拟真,也是一个探索、发现与融合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符号所传达的设计主旨才能产生耐人寻味的影响力。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理念、审美、载体的差异说到底都深深埋着文化的根。
城市的每一个足迹,都烙刻有一个或多个代表性的符号。这些因蒙上历史的面纱而朦胧的神秘符号,是千百年后人们再次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如成都的城市logo就是取材自十年前在成都一个古蜀城市遗址发掘的,距今3500年的神话图腾。图腾是古人信仰神或崇尚部落精神的一类图案,4只太阳神鸟寓意着四季的轮回,12道光芒则寄寓着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的哲理,丰富地展现出成都这个中国西南最富饶之地的璀璨文明。
从总体上来讲,西方的城市logo设计不落俗套,讲究新颖活泼、愉快、充满幻想和浪漫的感受,时代感较强。它们已经从简单的城市精神发展到了城市的新理念和新文化。而中国的视觉设计由于起步比较晚,尚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很多的城市logo设计还存在概念陈旧、符号雷同等问题。且城市营销的理念还没有形成,使我们的城市标识很多还仅仅停留在单纯是一个标志的阶段,造成很多城市的形象标识显得单薄,不能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
城市logo将多元化城市的显著特征幻化成一个简洁、综合的视觉符号,在精神层面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情感和归属感,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质、推动城市的发展、强化城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标识在视觉上承载了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而关于城市品牌的塑造,更包含了城市管理者及全体市民对城市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愿景。所以,在着手设计城市logo之前,我们首先要追根溯源,挖掘城市的核心特色,搞清楚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和经济支柱是什么;对于一些不知名的地方,首先要搞清楚它未来的发展引擎可能是什么,如何去推导和提炼有助于城市发展的理念,然后再进行视觉上的创意设计,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视觉表现力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