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设计不能拯救世界,是Why Design Won’t Save the World的直译,并不能确切表达原意,Save the World我看到最多的场合就是发达国家针对落后国家的慈善活动(还有一个就是可持续发展),所以最多也是出现在各种歌词中。
Why Design Won’t Save the World是Design Observer的最新一片文章(David Stairs撰写),主要是以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Museum举办的Design for the Other 90%展览为例,对那些“针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所作的设计”的质疑。上图是Design for the Other 90%目录封面,这个设计也是我们介绍过的LifeStraw。
为第三世界国家所作的设计,已经和其他潮流一样,受到人们的恩宠,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都热衷于这个主题,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是坦诚还是附庸。所以在媒体或者各种设计比赛中都不会缺失这个类别。我们也算是第三世界,所以我们所作的都是“为第三世界国家所作的设计”,不知道有没有人去为非洲国家设计什么?
Why Design Won’t Save the World这篇文章从三点对这些设计发出疑问:
第一是Remote experience(超时空体验),这一点也是我们平常设计中需要面对的。就是坐在自由女神的阴凉中遥感非洲兄弟的艰辛岁月,文章作者认为即使在第三世界国家工作几年的,他的依据仍然是Remote experience,比如这个Design for the Other 90%中有一个太阳能的炊具,但是发现那些贫穷的家庭喜欢晚上在室内他们的主餐。还有就是这些设计很少考虑美学因素,这一点比较明显,我们也常见这些设计比较“朴素”或者纯功能性设计。
第二点是instrumentalization,大概就是“工具导向”的意思,相信技术手段可以解决问题,而缺少对问题背景的研究,作者认为设计师容易一下就走进这个误区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常解决直接问题而不是长期问题。其中一个例子就是Q运水滚筒,作者认为这比头顶容器更缺少效率,何况还有各种地形。
第三点是Gargantuan thinking,小题大作。太多什么“国际人道主义危机”“可持续项目”,人口,灾害,全球变暖等,虽然这并不坏,但专注于这些让我们远离问题中心和不切实际。大概意思就是人家这么穷,还让他们把过度精力放在这些宏伟的问题上。
文章还谈了一些价值观入侵,以我们来看这一点是老美的特征,其实我们的设计中也经常面对这个问题,再怎么“设身处地”都不能否认“设想”这个事实,不能回避潜在的误差和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