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BAUHAUS/我从包豪斯中学到了什么
如果不是以“我从包豪斯中学到了什么”这样的题目开头,我想是没有太多勇气来写出“包豪斯”这三个字的,也许一般的介绍和随便的谈论并不会陷入无话可说的状态,但如果从设计师的身份去谈论“包豪斯”的时候,就没有太多的底气了,因为一方面“包豪斯”对设计影响至深,另一面是对“包豪斯”了解之浅。
设计教科书中都有包豪斯的介绍,绝大多数牵涉到设计史料的设计书籍中都会提到包豪斯,也可以说几乎我们身边与设计相关的都可以追溯到包豪斯。很多时候我们说”包豪斯”这个词,其所指的范围已经变得非常广大,甚至会覆盖到那一时期(甚至之后)整个现代主义运动,因为包豪斯差不多无所不包,建筑、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艺术、字体等等,影响至今。为什么包豪斯在设计发展历程中格外重要,除了作为现代设计(工业设计)的开端,我想其中一点使其超出了一般的历史意义,就是包豪斯在今天仍然有指导性作用,尤其对于还在探索“现代性”的我们,或许不是直接的指导意义,但它仍像是矗立在前方,而不是经历过了的。
即使将包豪斯学校放在现在,也是非常酷非常激进的,像车间即学校、预科、先锋的老师……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想伊顿这样的老师出现在中国某个学校,那会是怎样一幅情形(他搞“神秘教宗”)。学校有各种车间,车间直接生产产品,产品首先直接用在学校,我想很多人都渴望这样的模式。
我从包豪斯中学到了什么?
1.理想 2.现代主义 3.车间 4.构成课
前面三点略过,这里只说第四点“构成课”。封面那个图案,除去”iDESIGN 20″ 这个刊头以及“BAUHAUS 包豪斯”这几个字,即剩下的画面上一点一横,大概是我最早的一个作品吧。这是一个非常原始的设计,因为第一次认真认识并喜爱起“点、线、面”,并且乐此不疲,将这三个元素在不同的位置排列,使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点的大小,线的宽度,以及面的长宽之比,目前这个状态是其中比较喜欢的(上图画面逆时针旋转90度),也许看上去像半个人脸,虽然有这种意识,但是当时也并不喜欢只是表现这种“像什么”形式,而是喜欢这种形式感,陶醉那种不可名状的对抽象的爱好,我并不想表达什么或者刻画什么,就喜欢不求目的不求意义只求愉悦的摆弄这些基本元素。我想这是对于形式认识,或者对于抽象认识的一个新的起点。或许在进大学前已经有这种喜好或者说美感,但是只要等到看到“点、线、面”等这些词语的时候,才意识到一种原本被包裹的东西得到解放。
国内一般把这种介绍基本元素的课叫做构成课(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基本都在大二的时候才开始学的,但是大一对设计课本中也会简要提到这些,而在90年前的包豪斯,这些课都是在大零的时候学习的,大零就是包豪斯的预科,由伊顿创立(他受弗兰兹-齐泽克的影响),这些基础课是强制性的,而伊顿设立这些科目的目的就是“释放学生的个人创造力,并使每一个学生能判断他本人的特殊能力”。
构成课解放形式美感,锻炼造型能力,并且可以让我们较直接的接触现代艺术,因为包豪斯的很多老师都是当时现代艺术运动中的先锋人物,我想对于我们这些在此前没有经过所谓“素质教育”的人来说,无疑是不错的引入之门。
《iDESIGN 20》
Steve Jobs 的品位 (taste)
有一个人他不是设计师,但是他值得每一个设计师学习,他就是 Steve Jobs 。如果想探究一下 Apple 的设计精髓,你可以不关心 Jonathan Ive,但是 Steve Jobs 无论如何是无法回避的,尽管很多人将他作为教主一样来膜拜会让你觉得不适,如果因此而放弃从他身上学习的机会是显得幼稚的,作为一个消费者也许从他身上只能激发一种崇拜行为,但是作为一位塑造产品的设计师或者专注产品的经营者,只把他当作教主或者传说则是相当愚昧的。
《财富》杂志曾将“十年最佳CEO”的荣誉颁给了 Steve Jobs ,作了一个专题报道,因为介绍 Steve Jobs 的实在是很多很普遍,所以实在很难用简短的篇幅对他作介绍,我觉得如果那一天等到 Steve Jobs 从 Apple 退休,交给各大媒体是怎样一道大题目。
在《财富》的这个专题中,有一篇是邀请8位名人企业家对 Steve Jobs 作一些介绍,其中有 Steve Jobs 的好友创立甲骨文公司的 Larry Ellison ,Larry Ellison 说记得当他们俩还是邻居的时候,发现 Steve Jobs 没有家具,因为他找不到适合他的完美的椅子,Steve Jobs 就是那种宁缺勿滥的人。《财富》另外有一篇是一些 Steve Jobs 为外界少见的照片,其中有一张1982年发布在《时代》杂志的照片,一盏大落地灯,Steve Jobs 盘坐在地板上,找不到完美的家具就不用家具。上图这是在1991年《财富》邀请 Steve Jobs 和 Bill Gates 一起谈谈 PC 的未来,在 Steve Jobs 的 Palo Alto 家中,我们看到他家中有家具了,椅子就是著名的 Eames Lounge ( Eames 躺椅 )。
我们总是容易将 Steve Jobs 和 taste 联系起来,taste 中文就是“品位”,这个评价被人们传颂是因为 Steve Jobs 曾经说过微软没有 taste,而在 D5:Bill Gates and Steve Jobs上 Steve Jobs 和 Bill Gates 作相互评价最赞赏对方的那一点的时候,Bill Gates 就说了 taste 这个词。
那么什么是 Steve Jobs 的 taste 呢?黑外套牛仔裤 New Balance?Bob Dylan,The Beatles?演讲中时不时引用的名言警句(通常不是大众熟知的,而且有的未必有名比如 “stay hungry, stay follish”,但所有这些从Steve Jobs 说出来的哲言就觉得本来就属于他的。)?就像我们一般用品位这个词来形容别人,比如一个知识丰富(但也只是一般丰富),穿着考究,其他一切都考究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样的品位或 taste 是很容易学的,喜欢 Bob Dylan 喜欢 The Beatles 的人是无法统计,其中那种喜欢劲超过 Steve Jobs 也是多不可数,实际上如果从这去学 taste 未必得法,taste 是一个难以量化的东西。
我觉得怎样才算的上是 Steve Jobs 的 taste 呢?
MacBook Unibody 。我们曾经很多次为其赞叹,也许以后还会不断提及。现在虽然离 MacBook Unibody 发布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仍然不妨可以假设一下。想象一下下面的设计部门做出了 MacBook Unibody 的设计,有哪一个老板会拍板?当然要排除一些头脑发热的老板。或许 Unibody 的 MacBook 在消费者看来就是一个产品的升级换代,但是作为生产者,就牵涉到很多问题,生产线需要更新而且不是一般的更新,需要大量的数控机床等等,最关键的是能够意识到新设计的价值,而 MacBook Unibody 并不是功能性的更新,不是功能性的更新那么评价就很依赖于 taste,而 Unibody 的新工艺带来的品质并不是人们一下就可以认识到的,它的美学品质是隐性的,大众不是靠着眼睛马上就可以被吸引,而是会在使用的过程中靠感触积累的。能够看到人们看不到的品质,我想就可以称作 taste 品位。品位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能力,它既有天赋的一部分比如直觉思维能力,更需要不断锻炼和探索的。Steve Jobs 在他的“stay hungry, stay follish” 演讲中就提到他在大学修的一门选学科“书法”(在现在来说可以称为字体设计)对他今后的影响。
国内也有很多老板崇拜 Steve Jobs,但我想那些专注于战略、格局、文化……的老板或许只能学到风格吧,一位不是产品研发出生但是如此专注于产品层面的老板,除了 Steve Jobs 很难举出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