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千春以其使用线程的装置而闻名,她将抽象概念与日常物品融合在一起。在她最新的题为“明天我是谁?”的项目中位于奥地利昆斯特伦-多恩比恩的前集会大厅被改造成了一个类似迷宫的红线网。该装置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活的有机体,悬挂在游客上方,与历史建筑和谐相处,由复杂的红线网络连接。
步入室内,游客们被这座漂浮的建筑所包围。仔细观察,缠绕在一起的管子变得很明显。这个装置由5000多条红线支撑,似乎在微妙地移动,仿佛象征着血液的红色液体流过绵延约2.5米的蜿蜒小路。一些管子从主体结构上脱落,下降并通过医用泵连接到锥形烧瓶我们都生活、工作、睡眠、爱和痛苦,都是由一个不断运转的心血管系统驱动的。这位艺术家描述道:“每分钟心跳约70次,每天约有10000升血液被泵入约100000公里的血管。”
盐田千春采用了血液循环的概念,使其更大,并以特定的方式将其放置在大厅的结构中。泵不是心脏,而是通过静脉输送看起来像血液的东西。有时,这些“血液”会暂时从循环中取出并储存在容器中,然后用泵将其放回循环中。这个过程类似于心肺机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工作方式。
在展览中,身体的缺席是一种强调精神意识重要性的方式。没有身体,循环就不可能存在。所有的东西都是相连的,所以如果其中一个部分工作不好,就会影响其他部分。这种内部与外部相连的想法在盐田千春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就像我们的身体是如何被皮肤和衣服包围的,被周围的环境所包围,并处于世界中一样,更大的图景包括我们在地球上与其他生物的位置。这里的血液代表一个人关于出身、国家、家庭、健康和疾病的个人信息。通常情况下,我们看不到体内的血液,这很有趣,有时也很可怕。我们只有在受伤或处于极端情况下才会看到它。
这位艺术家将她的作品与血液进行了比较,这不仅仅是关于人类的;它适用于所有生物。这个想法突出了人们与周围环境的联系,这是盐田千春艺术的中心主题。对盐田千春来说,她的艺术就像一个家,是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她用自己的经历来创造它,从她的生活和经历中汲取灵感。她的作品具有作为一名日本女性、一名女儿、一名母亲、一名癌症后的健康人、一名流产者、一名姐姐和一名全球艺术界的艺术家的意义。她的大型装置、绘画、视频、表演和物品成为其他人与她的作品联系的一种方式,让个人故事感觉像是共享的故事。
这个标题集中在身份问题上,所有的东西都造就了我们。这包括我们的生活经历、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的习惯、我们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我们意识到的事情和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我们的事情、时代精神,甚至不同的世代是如何塑造我们的。当我们读到这个问题时,考虑到现在发生的事情,我们自然会思考明天可能会发生什么。这就像在想我们是否会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留下今天的我们。
我们对此有多大影响?我们的环境有多少电力?在一种不断互惠的关系中,我们对这种环境有多大的责任?“明天”是一个具体的时间规范,在那之前的时间相对较少。那么,我们自己的转变能有多大呢?明天的我是什么样子的?它会改变什么?盐田千春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提出了这些问题和其他问题。这个装置让我们感觉与周围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