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在其发展历程中面临着优秀设计难以落地、长期规划与短期任期脱节、多专业领域协同效率低下等挑战。随着时代的更迭与行业的演进,人才流失、产业衰退等新问题又接踵而至,进一步加大了行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难度。面对这些紧迫且严峻的挑战,行业亟需探索出一条破局之路,而“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恰好为行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在2024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活动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获得者沈磊围绕“新质生产力”在规划建设行业的实际应用与探索,发表了题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总师模式》主旨演讲。
沈磊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浙江大学城乡发展与规划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演讲中,沈磊提出了“城市总规划师模式”,并表示这一模式正是规划建设行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与新机制。他指出,城市作为一个复杂且多元化的综合体,其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迫切需要具备先进管理经验的总规划师领导和协调各项规划建设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总规划师以管理为目标、实施为导向、技术为手段,旨在落实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各项政策,通过两端着力(即顶层设计与基层设施)和中间管控,确保规划方案切实落地并得到有效实施。
在城市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城市总规划师模式”以行政+技术“1+1”机制为基础,依托“两端着力,中间管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规划与实施两大方法,成功构建了三大核心体系(编制体系、管理体系、实施体系)、四大显著特征(持续的规划研究平台、动态管理实施的平台、开放资源整合的平台、整体的城市发展平台)、五大功能(规划构建、技术把关、技术协调、社会宣教、城市资源挖掘与战略明细),通过这些体系、特征和功能的共同作用,该模式得以实现城市资源的挖掘、城市战略的明细、城市亮点的呈现、城市价值的提升以及城市特色的彰显。
为了深入阐述这几点,沈磊分享了他在嘉兴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实践经验。在谈到嘉兴建党百年项目时,他说,嘉兴作为中国的水乡,拥有1400条水道,这一独特的自然条件成为了城市规划的核心要素。他和团队通过归纳整合这些水道,构建了“九水连心、九州同心”的城市结构,形成了嘉兴最大的城市IP。在这座城市的顶层设计中,他们将红船魂、运河情、江南韵、国际范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嘉兴既保留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展现出国际化的现代气息,特别是“一心两城”的空间格局,不仅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还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
在提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规划时,他表示,在这个项目中,他带领团队将嘉善独特的水乡风貌和古镇文化资源融入到规划设计中,以组团式布局、引入稻田元素、采用生态和低碳方法等方式,构建了一个既充满现代科创气息又不失田园风光的园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团队运用新技术对水乡环境进行了有效治理与保护,不仅提升了水质,还恢复了水下生态。此外,团队还将原有的农民建筑改造成零碳科创园区,真正实现了零碳排放的目标。